一个小酒馆凭什么值几百亿?我和8个小酒馆老板聊了聊
近兩年小酒館聚會成了年輕人的社交貨幣之一。啤酒、雞尾酒、洋酒、紅酒等背後是一個極具故事性與場景感的畫面:三五好友,談天說地,在酒精的作用下,實現短暫的松弛與自由。
一時間入場者眾多,主打聚會必去、氛圍感、微醺、治愈、交友脫單等元素,同時由於開店門檻低、酒水利潤高,讓小酒館看起來成了一門好生意。
然而,同消費者的感受一致,這個行業的發展頗為懶散自在,直到2021年9月10日海倫司在港交所上市,行業才迎來第一股。如同一杯酒的刺激,海倫司讓這個千億賽道熱了起來。酒館行業對消費者尤其是年輕消費者的爭奪戰爭,才剛剛開始……
那麽,開小酒館真的很簡單嗎?
為什麽大多數小酒館連鎖不起來?
入局小酒館要注意哪些問題?
海倫司給行業帶來了哪些影響?
未來小酒館會怎樣發展?
我們采訪了8位小酒館行業從業者,從中窺探出些許真相。
本文接下來要說的小酒館,主要包括了數量較多的清吧,“日咖夜酒”模式的咖啡店以及主打江湖菜的餐酒一體小酒館等。而清吧中又可以分為雞尾酒酒吧、精釀酒吧、啤酒超市等形態。
(北京Morsol酒吧、Tang酒吧、某連鎖酒吧,上海BOHO酒吧、Tender Bar,哈爾濱麥田蜂鳥精釀餐廳,杭州某連鎖酒吧的從業者,以及新式雞尾酒山中何事創始人小Z接受了混沌君的采訪,感謝其對本文的貢獻。)
文|張星
01
開小酒館真的很簡單嗎?
上海長壽路創享塔是一個商業園區,這個不大的地段共有30多家餐飲商戶,售賣酒水的就有10多家,有清吧,也有餐酒一體的小店。這樣大的開店密度讓身處其中的BOHO酒吧的老板,壓力陡增。
上海長壽路的這個園區是小酒館行業的縮影。都市人離不開酒館,同樣也離不開對酒館背後縈繞不斷的故事。
改革開放以後,伴隨著西方文化進入中國,酒吧也開始生根發芽。八九十年代,三裏屯南北街蔓延形成酒吧街,與附近使館區居住了大量外國人有一定關系。後來,那裏成了文學誌士、搖滾青年的理想之地與黃金時期,諸如王朔、野孩子。同樣的場景還出現在上海的衡山路,廣州的白鵝潭酒吧街。
而現在,作為舶來品的小酒館,已成為尋常之物。在小紅書上搜索“酒館”,顯示有33萬篇筆記,其中不乏酒館裝修、酒館創業、酒館名字、酒館加盟等內容,甚至有“挑戰5萬元開酒館”的帖子。
的確,門檻低、利潤高,這是很多人對小酒館行業的印象。
北京Morsol酒吧的啟動資金是80萬,上海BOHO酒吧主打“日咖夜酒”,其啟動資金是100萬,而且這兩家都是與好友合夥開的。如此看來,門檻確實不高。
而利潤,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給我們舉了一個例子:一杯金湯力售價58元,算下來兩三元的成本,這一杯酒的毛利率大約有82%。這樣的利潤,自然能吸引大批的人湧入。
如果想開一家品質要求沒那麽高的小酒館,那幾乎不存在供應鏈的問題。
用北京Tang酒吧張老板的話來說,“你甚至可以找一塊地方,裝修出一個工業風,在網上買點酒,先開起來。然後據說半個月之內各種酒商代理的銷售就會搜到這家小酒館,主動推廣。”
“它不像牛排,門外漢可能無法分辨出80一斤的肉與800一斤的肉。”而酒都是標品,只要是正規代理渠道買的真酒,不需耗費太多心力。
洋酒進入中國市場,基本以進口酒商代理制為主。各大的威士忌、金酒品牌等在國內都有自己的代理商(包括總代理、分代理),酒吧只需要從代理商手中拿酒。杭州有一家已經開了10家店的雞尾酒酒吧品牌,其員工坦言,公司今年才開始正式成立采購部門,專門負責供應鏈。
當然,也有很多不滿足懶懶散散發展,希望形成固定、成熟商業模式的。以精釀酒吧為例,一些酒吧采用了“前店後廠”的模式,自行購買設備,自釀自銷。這門檻較高,店內需要聘請專業的釀酒師,並配置釀造設備、灌裝設備、售酒機、冷庫等一系列設備,還涉及設備的日常維護,投入甚至高達上百萬元,較為燒錢。
由於釀酒系統投入高,操作維護過程復雜,而且建設啤酒廠審批流程嚴格,也有一些酒吧會選擇找有資質的小型啤酒廠,代工生產自己想要的酒品。
大體上“開起”一家酒吧並不難,但能“開好”並不容易。
02
起於情懷,限於情懷
你會被你所熱愛的東西所限制,這句話放在小酒館行業很恰當。
上海Tender Bar的運營者說:“很多人會將開個小酒館當作人生到達一定階段的理想生活的標誌,所以很多酒吧老板本身並沒有要做大做強的目標。”網友“啤鮮生”說:“這個行業情懷大於生意,單純為了賺錢勸你不要做。”
一個小酒吧最初的運營,老板的個人魅力及其人脈很重要。哈爾濱麥田蜂鳥精釀酒吧的韓老板這樣說:“小酒館的特色在於,老板可能同時也是釀酒師,到店的客人可以和老板直接對話,聽他講精釀歷史文化和趣聞軼事,了解啤酒的釀造過程和風味特點”。
在小酒館裏,總會有這樣一位靈魂人物,他或是老板或是一位專業的侍酒師,可以很快讓顧客和這家小酒館建立連接紐帶,為其帶來大酒店無法提供的有溫度、有情懷的用餐體驗,所以小酒館顧客的回頭率都很高。
當然,對一個雞尾酒酒吧來說,老板的替代者可能是調酒師。小有名氣的調酒師有自己的粉絲,能現場調制符合顧客心情的酒。
北京某連鎖酒吧的工作人員介紹到,這家精釀店主打啤酒花類的IPA(一種精釀品類),苦度高,啤酒花風味重,其創始人認為啤酒花能給人帶來幸福感,想把這種體驗傳達給顧客。
但問題在於,“老板做了一家有情懷的店,吸引的只是和他誌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同樣做情懷店的韓老板深知其中利弊,他釀造的多款精釀啤酒曾在大師杯、CBC中國國際啤酒挑戰賽、CCBA中國精釀啤酒大獎等國內重要賽事中獲獎。
情懷難復制,酒單也很難復制。一個雞尾酒酒吧的菜單上可能有二三十款酒。但如果客人說要根據心情來一杯定制的特調,調酒師也必須做到。酒單背後的東西,遠超出顧客看到的。
精釀小酒館更是經常用手寫的酒單,因為酒單隨時會變化,會有新品上市、季節性啤酒更替、售賣其他酒吧釀造的酒(行業稱為“酒頭接管”)。成熟的小酒館創造新品的能力應該是很強的,同一個酒吧隔一段時間再去,顧客可能會發現裏面1/3的酒品都變了。
難復制的還有人才。上海Tender Bar的運營者說,這個行業普遍缺乏人才,相比咖啡餐飲等行業,還沒有系統且成規模的培訓,一個調酒師的水平跟他的經驗強相關。“酒吧行業長期的夜班生活,也使得人才流失率較高。”
當然,很多人會說,咖啡行業也有情懷店,近兩年一些新晉品牌比如Manner,就打破了精品咖啡店難以連鎖的困境。為什麽獨立小酒館不行?
這裏不得不提到一個天然的限制原因——頻次。再愛喝酒的人,也很少會天天喝酒,雞尾酒使用的基酒都是烈酒,在四五十度以上,調制以後酒精度大約也有十幾至二十度。況且,真正愛喝雞尾酒、精釀啤酒的人,不會滿足於低度酒,高酒精度酒品才是其追求所在。
再愛喝酒的人,也不會帶著酒去上班、或者在路上喝——小酒館的單店模型中固定成本——租金、人力,始終難以降低。
再愛喝酒的人,在冬天也不會那麽頻繁地喝更適合夏天飲用的冰鎮啤酒或者雞尾酒——酒館行業面臨的季節性挑戰大,而且夜間營業時間短。
跟所有餐飲行業比起來,酒館行業還兩個現實問題:第一,喝酒不開車;第二,人均酒量的無從考量——餐飲能有個大概的人均食量、人均就餐時長,但是要是算酒量和喝酒時長,那就是一門玄學。
關於小酒館的核心競爭力和壁壘,多數受訪者認為還是體驗,這種體驗是日常生活之外的輕奢消費。小酒館滿足的是人們在吃飽穿暖之後,享受到的更高層次的體驗——在酒精進入神經中樞的時刻,帶來精神上的興奮感。
小酒館的體驗,包含的要素比較多,比如服務、酒品、創新、環境氛圍、情懷等等。這些要素在酒精作用的加持下,讓小酒館得以綻放出綜合的魅力。在體驗的基礎上,小酒館們的戰略破局點往往在於營造一種格調,打造出輕奢級的消費體驗。
但由於陷於情懷,在規模化復制方面造成了一定困境。究竟如何打破小酒館的規模化復制問題,海倫司值得琢磨一番。
03
異軍突起的海倫司,到底改變了什麽?
重慶大學城附近已經開了3家海倫司,距離學校都只有約10分鐘車程。盡管每家店內都有100桌左右,但周五和周六日能排到100多號。店內大部分人的消費時長在兩三個小時,娛樂項目大多是玩骰子、玩撲克牌、劃拳等,還可以自帶小食,甚至叫外賣。
小酒館“海倫司”,被年輕人喝到上市。目前市值約為260億港元。
目前,海倫司已在全國100多個城市,直營店突破800家,根據其官網信息,海倫司計劃在2022年完成1000家直營門店的目標。
每周去兩三次、總計去過近200次海倫司的小Z告訴混沌君,“我覺得海倫司真正成功的原因是,它通過完善每個方面的細節,給用戶創造了一個可以真正放松的空間。”
這些細節體現在:排隊等位的時候,會提供免費的酒水,完全沒有限制;衛生間明亮幹凈,墻角會貼上海綿防止撞傷,各種用料補充更換及時,等等。
很多人解讀海倫司,會說產品單一,去一兩次就膩了,但小Z否認了這種觀點:“我覺得不太對,因為沒有人是為了喝哪一款產品而去海倫司的,許多人只是去享受那個放松,很嗨的社交氛圍和空間。”
可以說,瞄準以學生群體為主的年輕人,奠定了這家店幾乎所有的基因。90、95後年輕人,普遍是獨生子女,一路上著補習班走過來,成年後社交需求得到釋放。另一方面,比起上班族,學生群體首先有大把時間,而且第二天可能沒課,還不用發愁開車的問題。
而且,在小Z和他的朋友看來,手工精釀啤酒固然好,但吸引的大多是“發燒友”,而把啤酒做得很像飲料一樣,其實更進一步降低了喝酒的門檻,對於女生而言十分友好。
除此之外,與許多酒吧要靠請主持人、嘉賓努力地帶著顧客互動不同,海倫司設置有許多促進用戶主動互動類的社交。比如“社交幣”活動,用三個喜力瓶蓋換一次放/拿紙條的資格,紙條上通常是店內其他人主動留下的微信號;海倫司還會在抖音等平台策劃“今天你要和誰告白”的告白小隊人設,增加社交屬性,海倫司也有了“海倫寺”之稱。
“很多年輕人沒那麽在乎酒好不好,更在乎玩得開不開心”,小Z說。
大約是看到了這一點,產品方面,海倫司采用了自有產品+外部產品的模式。自有產品主要是精釀、果啤、奶啤、嗨鬥(一種果味調制酒)、雞尾酒等,外部產品主要包括百威、科羅娜、1664,價格均低於市場價格。
放棄對酒的執念,大膽采用標準化的產品,復制難度低,不需要太多調酒師、釀酒師,可直接帶來成本的降低。海倫司的自有產品,比如可樂桶,可以用非標品的散裝酒來調制,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表示:“這利潤空間就大了,而且可樂桶最大的成本或許是可樂,而非酒精。”
可以看到,海倫司自有產品占比達70%以上,毛利率較高,2018~2020年自有酒飲的毛利率分別為71.4%、75.3%、78.4%,隨著品牌規模擴大逐年上升。
較低的成本,讓海倫司有底氣拼高性價比——瓶裝酒飲價格均不超過10元,人均消費50—70元,這吸引到了眾多偏下沉市場的年輕人。
“想象一下,當你剛剛成年有了零花錢,或者剛畢業處於三線城市,收入有限,跟朋友出去玩的時候,是會選擇98元一杯的金湯力,還是10元一瓶的科羅娜?”小Z一語中的。
除了產品,海倫司在服務方面,也盡可能做到可復制。在新店的時候,會派老店的員工去新店帶新人,成立員工培訓部門“helens學院”。內部的服務人員,整齊劃一稱為“門店小夥伴”,且沒有保潔、門迎之類的劃分,門店內各種服務工作是大家輪流來做。在業內算是待遇和晉升空間不錯的存在,也利於提升服務質量。
那麽,對於整個行業來說,海倫司究竟改變了什麽?
答案可能是,讓年輕人重新認識酒館,降低決策門檻。
在海倫司出現之前,很多人會覺得酒吧裏人員來路復雜,安全系數存疑,再加上動不動就限制最低消費,是一個不易承擔進入後果的場所。但海倫司的出現,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心理上的選擇障礙。可以說,海倫司很好地掩蓋了自己的缺點,讓年輕人沒有負擔地進店,然後銷售其利潤率更高的自有產品。
那麽,用混沌“一思維”的方式——通過對現象世界的問題進行建模,從本質出發去尋找根本性的解決方案——來看待來看海倫司,它的本質是什麽?實現了怎樣的破界創新?
的確,它讓年輕人有了豐富的體驗,服務也做到了盡可能的標準化,還有各種社交小動作,但進一步思考,海倫司是年輕人的線下社交場,這背後是什麽呢?
作為互聯網原住民的95後、00後,是線上社交媒體的重度使用者。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在青年階段——個體社會化進程中的重要時期——他們的自我意識和與周圍環境的互動得到了發展與滿足。匹茲堡大學媒體技術與健康研究中心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社交媒體使用越多,使用者的孤獨感可能會越強烈。
而線下的社交可以帶來更真切的交流、更豐富的了解,年輕人在這裏可以找到心理上的歸屬感。
基於這樣的本質,海倫司著力擊穿的是降低社交的心理門檻,不管是性價比高的產品,還是讓人安心的空間,本質上都是讓年輕人消除心理障礙。
新樣本風生水起後,模仿者開始湧現。
小Z說,許多酒吧老板專程跑去海倫司考察,海倫司網紅產品“可樂桶”也被許多小酒館復制。更有甚者,重慶一家小酒館不僅宣稱是海倫司的升級版,而且店址緊挨海倫司,海倫司開在哪裏,這家店就緊跟著開在旁邊。
“資本隨時可以再造一個海倫司。”各種山寨之下,有人做出這樣的預測。
04
小酒館的其他連鎖可能性
海倫司模式只對應著一部分人的選擇。對於講究情調,熱愛流行音樂現場且愛吃西餐、品紅酒的人來說,胡桃裏音樂酒館或許更符合需求。
胡桃裏音樂酒館成立於2014年,實行加盟制度,目前已在國內30個城市開設470家門店,采用酒吧、餐廳、咖啡館的混合模式,不僅能吃飯、喝酒、聽音樂,還能舉辦各種主題活動,營業時間可以達到15個小時。
然而,人均150+的客單價、200-300平方米的超大面積、高品質的音響設備,每一個都可能成為其連鎖的阻礙因素,為什麽到了胡桃裏,都行得通了?
這裏不得不提到胡桃裏的母公司——合縱文化集團,這是一個在夜間娛樂方面廣泛布局的集團,其創始人被稱為“改變中國夜生活的人”,中國第一家連鎖酒吧“蘇荷酒吧”就是合縱文化集團打造的。
企查查顯示,合縱文化集團業務範圍幾乎包含了開一家酒吧需要的各個環節,設立有餐飲、供應鏈、演藝經紀、文化創意、物流、軟件開發等多個子公司,甚至還有藝人學校,培養駐唱歌手。
如此強大且很難復制的供應鏈生態,不僅能有效降低酒品、食品、音響設備乃至駐唱歌手的成本,而且為門店的快速復制提供有力支撐。
發源於成都的貳麻酒館是排名第三的連鎖酒館。那些追求國潮風格、喜愛網紅標簽的青年,對這家店或許不陌生,它目前全國有149家門店。
2014年,恰逢國潮興起,貳麻酒館主打低度酒,中式雞尾酒極具原創性,鮮明的差異化也促使其社交媒體傳播屬性很強。同時,貳麻酒館的菜品也穩紮穩打,達到了成都本地人都比較認可的水平。
該品牌還有個巧思:在成都本地,通過開設直營店大力塑造品牌影響力,在其他城市,則通過加盟來獲取收益。
有人可能注意到,在進軍其他城市的時候,“成都爆火的貳麻來了”之類的文案頗具吸引力,再加上成都近幾年成為“網紅城市”,貳麻也順道借上其東風,引來不少流量。
總的來說,胡桃裏和貳麻這兩個品牌,一個通過強大的產業鏈布局構築了連鎖壁壘,一個通過網紅特色產品和“直營+加盟”的方式打出了差異化路線。
但無論是海倫司,還是胡桃裏、貳麻,它們都無法代表整個小酒館行業。這個行業依舊高度分散、成長空間巨大,在品牌化的道路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05
格局未定,誰都有機會分一杯羹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末,中國約有3.51萬家酒館,其中95%以上為獨立酒館。排名第一的行業龍頭海倫司僅占1.1%的市場份額。
這意味著什麽?
如果拿咖啡市場來對比,2018年我國現磨咖啡市場業務規模前五名的公司所占的市場份額達到74.9%。
如果拿奶茶行業來對比,2020年我國高端茶飲品牌前五大市場參與者市場份額約58%,中低端前五大市場參與者市場份額約51.2%。
顯然,同樣是門檻不高、競爭激烈,但是小酒館行業的分散程度高得驚人,遠低於成熟市場TOP5企業占市場份額40%的平均水平。
如果對比酒館文化發達的英國,中國的小酒館行業或許會顯得更為冷清。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英國行業規模前4名的酒館市場占有率為25.5%,市場成熟度高。
不過,行業分散度高也不全是弊端:格局未定,市場空間巨大,投資伯樂持金苦尋“千裏馬”,誰都有機會崛起、分一杯羹。
海倫司的大規模連鎖讓許多人開始意識到,連鎖小酒館這門生意或許可行。
2022年1月,連鎖餐酒吧品牌“COMMUNE”完成數億元A+輪融資;RISSE銳肆小酒館半年時間裏連續獲得兩輪融資,其中天使輪由紅杉中國種子基金投資;成都特色酒館貳麻酒館已擴張至全國近200家門店。
此外,新的入局者快速增加,不僅像青島啤酒這樣的上遊生產者下場做酒館,甚至還出現了“酒+萬物”的趨勢。餐飲代表隊有海底撈、和府撈面、老鄉雞等,奶茶代表隊有奈雪酒屋,咖啡代表隊有星巴克、M stand、seesaw,出版代表隊有單向空間、理想國……
不過,並不是所有的業內人士都看好這樣的跨界入局。有一位不願具名的酒吧負責人表示,成熟品牌開酒館是否會有一個好的發展,目前還未明顯得到市場驗證。
鄭州“造”酒吧老板也表示,正餐和酒的搭配融合點難找,風格和調性很難確定,定位很容易十分簡單,流於平庸。況且或許對消費者而言,今天中午在這家吃飯,晚上再去這家喝酒,這個邏輯未必成立。
無論各方觀點如何,目前看上去,小酒館賽道已經開始升溫。安信證券研究中心根據調研統計推測,2025年小酒館行業規模有望達到2000億。
06
精品小酒館才是終點?
在采訪過程中,混沌君發現一個有意思的事情:與許多追逐風口的人不同,不少獨立酒館的老板對海倫司、胡桃裏、貳麻這三家行業領先品牌的模式興趣不大,他們更更偏向“小而美”,鐘情於做獨立小酒館。不過,他們也承認,海倫司給了他們新視角——下沉市場。
要想抓住下沉市場,必然需要結合用戶特點做很多調整。
一位不願具名的酒吧老板舉了這樣一個例子,一線城市喝Rio的人並不多,反而是三四線城市的消費者更青睞Rio,所以Rio的廣告投放大多是在電視劇和綜藝上,因為三四線城市的人更有時間和精力去追劇。這背後的邏輯,可能就是小酒館行業需要進一步去探索和構建的。
也有小酒館把增量的突破口放在了女性身上,研發不少果味的啤酒、雞尾酒來迎合女性消費者,他們認為女性的消費力強,而且更樂於打卡傳播。比如,一類名為“古斯”的精釀啤酒,口味偏酸,加入草莓、芒果等果味後,酸酸甜甜,酒精度低,走“微醺經濟”路線。
“越是經濟好的地方,年輕人聚集多,大家相互交流的需求更多,酒吧文化越好。所以做小酒館,經濟發達的地方要好於其他地方。”哈爾濱麥田蜂鳥精釀的韓老板告訴混沌君,小酒館要下沉到二三線城市,大體上還是繞不過這個趨勢。
同時,不同類型的酒吧背後是不同的酒文化。
北京Morsol酒吧的唐老板講述了酒吧圈層的鄙視鏈,“喝精釀的人比喝洋酒、雞尾酒的有優越感,喝洋酒的人比喝進口啤酒的有優越感,喝進口啤酒的人比起國內的一些綠瓶子有優越感。這背後都是酒文化的作用。”
簡單來說,雞尾酒酒吧通常要打造一種高級感,讓人覺得整個過程非常優雅。雞尾酒強調現場制作,從布滿冰霜的杯子開始,削冰、量酒、切果、調和,體現出了show的元素。這背後是小資精致的酒文化。
精釀酒吧則代表著創新性和多元化,麥芽、啤酒花、酵母、水及各種輔料,可以釀造出千變萬化的風味和口感,將啤酒品類的豐富性和創造性發揮到極致。
喜歡精釀的人,當琳琅滿目的啤酒擺在眼前,從0號到20號名字、口味各異,他總能找到一款自己喜歡的酒,這是一種多元化的滿足,甚至有人會從1號一直喝到20號。
而不同酒文化背後反映的是不同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比如,精釀酒吧和雞尾酒酒吧,不太強調社交娛樂,甚至有點刻意避免店內玩骰子、撲克等,所以更受偏愛環境安靜、社交私密的80後都市白領一族的喜愛。這一點與海倫司截然不同。
未來,對於獨立酒館的發展,這些獨立酒館經營者很有信心。“他們現在不愛獨立酒館,但是等他們長大了就會。”多位酒吧老板這樣說道。
海倫司這樣的連鎖酒吧像是一個“口子”,當年輕人有了去酒館喝酒的需求和習慣後,必然會慢慢產生品質方面的追求,尤其是當其收入增加,有了消費升級的需求後。而品質化的精品酒館將會承接起這樣的需求。
獨立小酒館可以提供專業的特色服務,聚焦於小眾人群;大型連鎖店則聚焦大眾,迎合大眾的口味;兩者服務客群不同,有很好的互補性。這兩種模式,在未來很有可能是比例不分上下的存在。
對於以後的計劃,北京某連鎖酒吧的工作人員說:“我們想和城市發生一些關系,讓在這裏生活的人喝到更地道的啤酒,暫時不考慮其他城市的擴張。”據悉,現在北京已經算是亞洲啤酒吧最大的一個增量市場。
另一邊較為熱鬧的Tang酒吧則是另一番景象。《樂隊的夏天》《中國新說唱》這類節目的大火,激起了年輕人對線下表演的熱情,一些帶有live house性質的小酒館成為樂迷心中的好去處。
張老板坦言,通過演出能帶動酒水收入,這是一個行得通的模式。這家店還在白天將場地出租進行一些拍攝工作,或者進行簡單的劇本殺,提升店面坪效。
主打日咖夜酒的BOHO酒吧白天的咖啡業務,最近處於虧錢狀態,接下來就要停止運營了,其老板也在反思,“要好好思考其他方面的盈利可能。”
“一代人終將老去,但總有人正年輕。”
關於小酒館,縱使行業新故代謝,不變的是每一代人自由和放松的情感寄托。而這樣的寄托需求,始終意味著巨大的市場。從這個角度而言,上市不是這個行業的重點,海倫司只是這個行業創新的開頭。
當更多行業從業者從情懷中抽身出來,多思考商業模式、資本借力,那麽不論是獨立精品的情懷店,還是簡單粗暴的連鎖店,都會迸發出更大的想象力,開辟更廣闊的發展空間,酒館行業將會像酒本身一樣,呈現出流動而迷人的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