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肉元年,发生了什么?|BrandStar
「剛剛過去的2020年,可謂是中國的『植物肉元年』。」
2020年,植物肉在中國市場經歷了從無到有的過程。從消費者端來看,2020年初植物肉還是限量、限地區、價格昂貴的嘗鮮品,而一年過去後的2021年初,植物肉產品已經變得越發日常化。
3月22日,中國植物肉品牌「星期零」和Bloomberg商業周刊聯合發布了《2021中國植物肉行業洞察白皮書》,對剛剛過去的2020年進行了一次植物肉行業較為全面的梳理,重點整理了植物肉的必要性、中國市場的競爭格局、消費者洞察三大部分。
在開始前,不如先來試著回答以下幾個問題,看看真實的情況是否符合你的猜想。
中國的肉類缺口大嗎?有多大?
擁有最多植物肉專利的品牌是哪個?
素食主義者是目前植物肉消費的主力人群嗎?
▍真肉不香嗎?為什麽要有植物肉?
1、「全世界的豬肉出口,都不一定能補上中國的缺口」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豬肉生產和消費國,生豬出欄量、豬肉消費量占全球的比重50%以上。即使如此,中國的豬肉仍然長期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進口豬肉量也在逐年增加。比如2020年1-11月中國豬肉進口總量為389.38萬噸,同比增長124.71%。
389.38萬噸看上去很多,然而如果對比一下中國豬肉的產量,就知道這並不是一個量級的數字。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20年全中國豬肉產量為4113萬噸,進口的389.38萬噸連十分之一都還不到。
根據預測,中國的肉類產品需求還會繼續擴張。自2020年起,豬肉、牛羊肉、家禽類加起來的進口量預計超過600萬噸。若當世界的產量都不足以補足中國的缺口,植物肉就將會是一個非常有前景的選擇。
2、「植物肉的發展,可以看做是蛋白質的供給和生產方式的變革」
2020年至今,影響甚廣的「非洲豬瘟」大家應該也還印象深刻,豬肉一度需要限價限購。而比起動物養殖容易受動物疫病、國際貿易關系、生產周期、食品安全等問題影響,植物肉另一大好處就在於生產全程可控。
不會有瘟疫問題、不受細菌病毒感染、不受動物的生產周期限制、生產過程中也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和激素,過程短而可控,因此植物肉反而在未來會更適合規模化生產。
「植物肉的發展,可以看做是蛋白質的供給和生產方式的變革。過去人類獲取蛋白的方式非常傳統,需要種植農作物,喂養牲畜、屠宰才能獲取。現在是把蛋白質的獲取,變成工業化的生產方式。類似農耕時代進入工業時代,在變革過程中,相關產業鏈會誕生非常大的機會。」經緯中國投資人鄭平原這樣認為。
英敏特食品飲料副總監李琛也認為「植物肉的發展是大勢所趨,未來會成為規模級的品類。」
3、「如果全世界用植物肉取代10%的動物肉,就能節省出一個雲南省的土地」
比起說植物肉對環境負擔更小,不如說植物肉可能是在解決一個比想象更迫在眉睫的問題。
畜牧業對於水資源、土地資源的需求十分巨大。更重要的是,根據聯合國的測算,在世界人口達到96億的2050年,肉類產量需要增加1億噸以上才能滿足,而地球拿不出多余的資源來滿足這些超出的食肉需求。
另外,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畜牧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經超過了全世界交通業的總和,成為世界溫室氣體的最主要來源。根據《白皮書》的數據,與畜牧業供應鏈相關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已經占到溫室氣體總排放量的14.5%。
生產1kg的牛肉就需要排放56.6kg的二氧化碳,而生產1kg植物肉來代替動物肉,能夠減少90%的溫室氣體排放、99%的生產用水、93%的土地浪費與破壞。
《白皮書》還引用了一個數據,如果全世界用植物肉取代10%的動物肉,將能夠釋放3800萬公頃的土地,相當於一個雲南省的面積,還能夠減少96億立方米的用水,相當於渭河一年的總流量。
如果僅僅看中國市場,《白皮書》同樣做了一個計算,如果中國每年消耗的動物肉有10%換成植物肉,將節省882.5億元的環境成本。
▍所以,中國市場現在是什麽情況?
正因以上的原因,政府、科研機構、資本、初創品牌、食品巨頭……各方角色都開始布局植物肉。而中國因為廣闊的肉食市場,也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1、海外巨頭「人強馬壯」
Beyond Meat、雀巢的「嘉植肴」、聯合利華的「植卓肉匠」、嘉吉的「植啟」等都已經入局參與中國的植物肉競爭,Impossible Foods因為監管和法規問題暫時還無法進入,但也多次公開表示對中國的興趣。
Beyond Meat還在2020年9月宣告在中國嘉興建廠,將在2021年全面投產。雀巢也在2020年12年宣布在天津投產並完工了亞洲第一條植物基生產線,產能設計為每年8000噸。
除此之外,植物肉也是科技之爭,各國品牌在知識產權、專利保有程度上展開「軍備競賽」。
非常有趣的是,日本申請的人造肉專利數是全球第一,甚至超過了美國,占到30%。
如果按照品牌來看,專利數最多的竟是不聲不響的雀巢,連Impossible Foods也僅排名第二。
雀巢並沒有急著出手,在囤了那麽多專利後,才於2020年12月在中國市場推出「嘉植肴」,推出6款面向C端消費者的產品,此外還有4款面向餐飲B端市場的產品。
不過,整體而言,美國品牌仍然在專利的數量和開創性上占據上風。據《白皮書》顯示,全世界範圍內超過40%的植物肉專利都可以追溯到4家公司,其中有三家都是美國公司(Impossible Foods、MycoTechnology、Beyond Meat)。
2、中國植物肉必須發揮「本土作戰」優勢
而除了海外巨頭以外,中國的本土植物肉初創公司也來勢洶洶。
中國強勢資本的關注、本土團隊對於中國口味的把握,加上結合新消費的迅猛打法,讓本土品牌面對海外巨頭的競爭也毫不遜色,甚至還能搶占先機。
據媒體報道,從2019年12月到2020年12月,國內針對植物基公司的投資事件達到21件,約占整個食品及保健品賽道的10%。
其中,融資輪次最多,融資數額最大的,則是中國本土植物肉品牌「星期零」。
星期零分別在2020年2月獲得數千萬元融資,在2020年7月獲千萬級美元A輪融資,在2020年10月再獲過億元人民幣A+輪融資。
星期零背後的投資方經緯中國、愉悅資本連投三輪,看來頗為看好植物肉的發展前景。而天使輪資方之一的New Crop Capital也是美國植物肉巨頭Beyond Meat的投資機構。
在抓住「中國胃」這件事上,本土品牌也走的更早、更遠。
像KFC x植啟推出的植物肉雞塊、星巴克x Beyond Meat推出的三明治、千層面,或是宜家推出的植物蛋白肉丸、熱狗,仍然是西餐的思路。
本土植物肉品牌則選擇了更加中式的菜樣,比如星期零推出了植物肉水餃、粽子,甚至鮮肉月餅等產品來連接中國消費人群。
即使是西餐菜式也會特別融入中國口味。比如星期零和本土快餐連鎖店德克士合作的「綠仙仙漢堡」,就利用了非常有四川特色的藤椒、鮮筍增加中國風味。在傳播上,星期零邀請以中國風出道的國風偶像賴美雲,身著漢服拍攝了一套傳播物料。「綠仙仙漢堡」在5天內售出了超過10萬份。
在專利布局上,本土植物肉品牌意識到在數量上較難突破,於是選擇主攻關鍵技術,輔以定制化服務。比如星期零就選擇了重點發展中餐裏最看重的「色香味」。采用「分子感官技術」輔以專業廚師調味,為每次合作研發定制化的口味調配。
3、以B2B2C的方式切入市場,但這只是暫時的
在推向市場的策略上,由於植物肉在C端認知仍然較少,目前植物肉品牌基本都是B2B2C的模式,也就是通過通過餐飲商家合作來面向消費者。
星期零算是將「聯名」戰略貫徹得比較極致的品牌,也是目前中國市場上聯名活動最多、最活躍的植物肉品牌。星期零目前已經合作了喜茶、奈雪的茶、Tim Hortons等100多個品牌,覆蓋全國超5500家門店。
其他的品牌如「植卓肉匠」、Beyond Meat也都是先通過和漢堡王、星巴克、KFC合作來接觸到C端消費者。此外,植物肉品牌也在打入線上渠道,比如Beyond Meat、嘉植肴都進駐了盒馬。星期零和喜茶的合作也能夠通過喜茶的小程序一鍵下單。
但同時,這些植物肉品牌也並沒有放棄面向C端的溝通。
Beyond Meat、星期零等中外植物肉品牌都開通了自己的官方微博和微信公眾號,借每次和B端的合作,以及一些線下快閃活動,來慢慢積累用戶。
不少植物肉品牌也同時推出了面向C端的產品線,進行試水。比如Beyond Meat的植物牛肉餅就在盒馬有售,來自新加坡的植愛也推出了速凍植物肉水餃,可以讓消費者直接購買食用。
這些植物肉品牌的動作都在說明,B2B2C的模式只會是階段性的戰略,在未來植物肉品牌們仍然會像植物奶一樣,直接下場在消費品領域裏短刃相接。
到市場足夠成熟,用戶消費植物肉的習慣被培養起來後,初期的積累和用戶心智占領可能會迎來百倍、千倍的放大效應。
▍誰在消費植物肉?
不同於傳統的「素肉」主要消費情景仍和「素齋」這樣的宗教概念緊密掛鉤,在這一波植物肉浪潮裏,根據《白皮書》的數據,宗教信仰只占植物肉消費動機的0.7%,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那麽消費植物肉的是誰?
「健康、環保、好吃、新潮」,則是權重顯著更大的關鍵詞。
根據《白皮書》的數據,在復購植物肉的動機上,50%的消費者看中的是健康。
比起動物肉,植物肉有零膽固醇、零激素、零反式脂肪酸、零抗生素的優點。據《白皮書》介紹,植物基食品能夠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在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多發的現代,植物肉有機會成為更符合現代人生活方式的選擇。
此外,中國植物肉的傳播方向,也向著「中產」、「白領」、「Z世代」的方向塑造。
在消費者設想的食用場景中,46.39%是Wagas、新元素這樣的潮流輕食餐廳。而最受歡迎的植物肉品牌活動,是蹦迪、城市騎行這樣切入生活方式的聯動。
消費者畫像中,主要以年輕女性為主,女性消費者占到63%,90後(包括95後)占到了55%。但很有意思的是,在18-24歲的區間裏,男性和女性用戶占比最為接近,這意味著Z世代中男性也越來越有關注植物肉、健康生活的習慣。
目前對於植物肉的消費中,「身材管理」,也就是低脂低卡,是第一位的需求,占到68.5%。
身材管理、中產、白領、Z世代,這些標簽的組合讓我們不禁想到,植物肉的未來可能並不是素食主義,而是lululemon。
換句話說,植物肉未來完全有可能像lululemon一樣,成為一種都市中產標簽。
●《白皮書》中對於消費群體的畫像,點擊可看大圖(左滑可看更多)
但這也並不代表植物肉也要保持「中產」的消費價格。反之,「價格」是植物肉消費者第二關注的關鍵詞,占到56%。
這裏面有很多原因。首先,有真肉的價格作為錨點,如果植物肉的價格還要高於真肉,大眾消費者心理上會較難接受,甚至把植物肉的高價看作是「綠色稅」。
其次,作為全新的物種,如果價格居高不下,也會極大地拉高第一次嘗試的門檻,即使嘗試一兩次,也會認為植物肉不屬於日常消費,而難以真正進入人們的生活。
目前,因為植物肉的研發成本高,生產量還較小,植物肉產品的價格普遍都高於真肉,能夠做到持平就已經很難得。
但值得關注的是,在植物肉產品的價位上,中外植物肉企業形成了明顯的分層。
Beyond Meat即使是和快餐KFC的合作漢堡,價格也遠遠超過普通的KFC漢堡,達到35元一個漢堡左右。Beyond Meat和星巴克的合作,單品甚至達到45元的高價。
中國植物肉品牌則率先降低了植物肉價格,走性價比更高的路線。
比如星期零和德克士合作的植物肉漢堡價格僅在15-20元左右。星期零和喜茶的兩次合作,第一次在2020年,為25元的未來肉漢堡,最近在2021年的第二次合作,單價甚至還有所降低,為23元的未來肉三明治。
星期零能夠降低價格,主要還是通過規模化的生產效應,降低成本。
回過頭來分析星期零的本地作戰策略也就很清晰了:
通過快速、頻繁的多次聯名(超過100多個品牌),迅速擴大產能,形成規模效應,降低價格。再以讓普通人也可以接受的價格切入市場,來快速觸達盡可能多的消費者,擴大用戶群體,以搶占先機。根據《白皮書》披露,星期零目前的可利用產能已經達到5萬噸。
▍寫在最後
回到開頭的三個問題:
1、中國的肉類缺口大嗎?
2、擁有最多植物肉專利的品牌是哪個?
3、素食主義者是目前植物肉消費的主力人群嗎?
大家最開始的回答正確率如何,可以留言告訴我們。
這篇《2021中國植物肉行業洞察白皮書》對於2020年的植物肉市場做了較為全面的整理,也給出了不少讓人意想不到的答案。
品牌星球在2021年還會持續關注以下幾點:
1、擁有更多資源、囤了最多專利的雀巢,將會如何發力植物肉市場?
2、不少傳統代工廠或供應商也正在推出自己的植物肉品牌,比如品牌星球接觸到的「植愛生活」。在供應鏈和渠道較占優勢的這些品牌,又將如何開拓市場,將植物肉大眾化?
3、緊盯中國市場,但尚且因為政策原因無法進入的Impossible Foods,在2021年能否進入?進入後又將如何改變中國植物肉的競爭格局?
4、以星期零為代表的中國本土植物肉品牌在2020年利用本土優勢、市場空白,可以說打了一場漂亮的搶灘之仗。然而,留給中國本土植物肉的時間不多了,未來中國植物肉品牌還將如何面對海外巨頭的競爭?BRAND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