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謝慶霜
來源:35鬥(ID:vcearth)
01
魚米之鄉漳州,
食品產值1700億元
最近,漳州因為一個東山島在社交媒體上火了,成為了小紅書上小眾海島打卡的推薦之地。以往,漳州的市民們每到節假日便會“千裏迢迢”地前往海南三亞度假,現在他們發現,原來美景近在眼前。在南門灣看海,在文公祠等日落,在小巷騎著電動車吹海風,在漁村前駐足等一碗海鮮粥。
不過,在成為一座旅遊城市之前,漳州還有更多值得說的。
作為福建南部一個人口五百萬的城市,漳州東北臨廈門,西南接廣東,這裏是歷史文化名城,木版年畫、布袋木偶戲、錦歌、制鼓技藝等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這裏被稱為“魚米之鄉”、“中國罐頭之都”、“中國蘑菇之都”,水果、蔬菜、食用菌、茶葉、花卉等構成了其農業的九大特色產業;這裏於1985年被列為全國沿海經濟開放區,較早地實現了對外開放、海外貿易。
以地區產值來衡量盡管2020年受疫情影響漳州地區生產增速為負,但2021年又迅速回升。根據漳州市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在已經過去的2021年,漳州實現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025.40億元,增長7.7%。其中,一二三產分別貢獻了530.28億、2461.44億、2033.68億的產值。
在漳州發展的所有產業中,食品作為其傳統優勢產業,同時也是漳州第一大產業,為漳州生產貢獻了不小的力量。漳州食品安全白皮書顯示,以不同行業為劃分, 2021年全市共有食品生產企業2227家,規上企業602家,產值近1700億元。
02
罐頭開啟漳州產業,
作為“中國罐頭之都”,公開資料顯示,漳州的罐頭產業開始於20世紀中葉,從建立到快速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1957年國營漳州罐頭廠成立,70年代蘑菇罐頭開始出口到歐美等地,80年代民營罐頭廠經歷快速興起和擴張,21世紀初漳州的紫山集團、同發集團已經位列中國罐頭工業十強。
到了今天,漳州已經匯聚了罐頭、速凍(脫水)果蔬、凍幹、水產加工品、食用油、食用菌、果蔬飲料等特色食品產業,形成了以龍頭企業為帶動、以區域為劃分的發展格局。
在區域特色上,根據福建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布的漳州市重點產業,環東山灣區域及漳浦、龍海等沿海地區以水產品加工為主,龍海、台投區、南靖、龍文等沿九龍江流域以及漳浦等地以果蔬食用菌加工為主;休閑食品制造集中在龍海、龍文、薌城、南靖等地,茶葉加工則主要集中在華安、平和、南靖、詔安等地。
在龍頭企業上,我們以漳州市發布的獲得第二屆中國食品名城(漳州)食品名片“領軍企業獲”獎的企業為參考,梳理出如下表格。
除了領軍企業之外,漳州也孕育了不少以特色食品為代表的食品公司,其特色食品與對應企業如下表。
在領軍企業與中小企業的發展路徑中,我們發現了三個發展趨勢:其一,電商化;其二,在同類商品中求新;其三,面對飽和市場進行業務轉型。
2014、2015年電子商務在國內高速發展之際,漳州意識到這種新興的商業模式對於產業發展的促進作用,於2015年與阿裏巴巴簽訂了“阿裏巴巴·漳州產業帶”合作協議以幫助傳統企業轉型。自2015年到2020年,產業帶入駐企業已經達到1187家,其中食品生鮮企業占據三分之一以上。
在這之中,一些傳統以線下批銷為主的公司依靠電子商務獲得了二次發展。
福建宏綠食品有限公司成立於2004年,其產品包括罐頭、方便食品、蔬菜制品等等。在網購市場發展得如火如荼之時,宏綠也很快組建了電商團隊,加快線上布局,其網上銷售額逐年增長,2019年達到300萬元;福建麥得隆食品有限公司創立於2006年,生產麻薯、蛋糕、餅幹等產品,其電商渠道銷售額可達到1000萬元,諸如此類的公司還有很多,它們共同構成了漳州電商發展的一大推力。
以成立於1995年的海新食品為例,公司早期產品以偏硬、水分低的餅幹為主,面臨著同質化加劇,海新不得不尋求新的增長路徑。福建日報報道,海新在2006年6次前往歐洲考察當地的烘焙技術和產品,在2007年與德國DANCO合作,引進中國第一條奧地利HAAS華夫餅生產線,以其“丹夫華夫餅”開啟了國內松軟餅幹的先河,據悉,該單品曾一年賣出5億元。
漳州食品企業的發展中,並不缺少擅於革新的企業,明德便是其中之一。漳州明德食品有限公司成立於2009年,前身為果蔬速凍食品有限公司,在2015年以前主要業務為速凍果蔬加工。2015年,隨著冷鏈技術的成熟,速凍行業進入快速發展期,越來越多競爭者入局,在這種市場趨向飽和的情況下,明德開啟了發展的第二業務:油炸即食產品。
如今,你可以看到在其車間廠房中,明德如何結合了福建省食用菌產業優勢,將不同的菌菇與油炸食品結合,成為了各式各樣的休閑食用菌脆片,轉型給漳州食品帶來的並非搖擺不定的停滯,而是新的生命力。
圖2:漳州明德食品公司出廠果蔬脆片 來源:德偉農莊淘寶店
疫情以來,漳州正在失去它的海外優勢,物流受限、外貿受阻,然而這個城市似乎總有不盡的生長力量,足以助力它度過難關,紫山集團便是這種精神的代表之一。
福建紫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創立於1984年,專注食品生產和出口,其產品包括罐頭、醬菜、自熱方便食品、飲料等等,出口到歐美、日本、東南亞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
對於這樣一家以外貿起家的企業而言,疫情的打擊不言而喻。在此情況下,紫山積極開拓國內市場,利用其原有產業優勢發展自熱產品,其董事長洪水河在經濟參考報的采訪中表示,“結合供應鏈優勢和閩菜特色,目前我們已開發了梅菜扣肉、酸菜魚、蘑菇雞湯等網紅產品,未來,我們會繼續深耕預制菜,適應‘後疫情時代’的生活方式。”
在發展的進程中,漳州取得了喜人的成績,但也同樣面臨著中小企業發展後勁不足、創新能力弱、技術壁壘低等問題。
福建日報報道,漳州食品九成以上屬中小企業,這種分布也被生動地形容為“星星多、月亮少”。據悉,漳州市共有602家規上食品企業,億元產業居多,10億元以上的企業較少,年產值50億元、100億元的企業更是沒有。
為此,鼓勵企業做大規模是漳州的發展路徑。既然要發展中小企業,那就得從技術創新入手,提高其產品差異和競爭力。
然而,大多數中小企業在新技術上的態度仍然是“拿來主義”,當某一個公司的某一個單品形成爆款,其他企業便開始效仿,真正做技術創新的很少。一方面是企業為節省研發成本而為之,另一方面則是由於中小企業缺乏接觸相關標準的渠道。
為此,漳州市政府從政策、資金、活動組織方面給予了支持。以政策而言,近年來,促進食品發展的政策相繼出台,《“大抓工業、抓大工業”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支持食品產業做大做強八條措施》《促進民營企業加快發展若幹措施》等等,漳州希望將“漳州味”推向世界。
在2022年印發的《漳州市支持食品加工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八條措施》裏,措施從“鼓勵企業做大規模、智能化改造、創新平台建設、企業技改提升、市場拓展、自主創新、品牌質量提升、開展交流合作”八個方面制定,著力將食品加工產業集群打造成千億級產業集群。
裏面對於年產值與創新的鼓勵給出了明確的資金支持,《措施》提到,對年產值首次突破100億元、50億元、30億元、10億元的食品企業,分別一次性給予500萬元、100萬元、50萬元、30萬元獎勵;在食品企業數字化上,對獲評省級工業互聯網示範平台和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新模式新業態標杆企業的,分別給予100萬元、25萬元一次性獎勵;在智能制造上,獲得國家級、省級智能制造示範工廠認定的,分別予以100萬元、50萬元一次性獎勵,諸如此類。
除了以政府為主體向下制定標準外,《措施》也鼓勵中小企業“自下而上”的推動。《措施》提到,鼓勵企業對漳州市食品標準制定建言獻策,對參與國家、行業、地方、團體標準制定的主體都有現金獎勵,以期共同推進食品企業向更加完善的方向發展。
政策、資金之外,舉辦活動促進中小企業溝通交流也是食品發展中必不可少的一環。
2019年第二屆中國食品名城(漳州)食品交易會在龍海食品博覽園舉行,吸引700家企業,現場簽約投資278億元;2021年第三屆中國食品名城交易會舉行,吸引600家食品企業,現場簽約投資242億元。在這些博覽會中,除了漳州本地的企業,也不乏外來的知名企業,例如中糧、金龍魚等等。
這種互相溝通也包括進行更為具體的科學培訓。2019年以來,針對漳州市食品中小企業的“漫天星”,漳州市食品科技應用研究院就舉辦了關於“空罐制造”、“熱力殺菌”等多場培訓,負責人表示,除了具體的技術,還希望通過此類交流學習增強企業的知識產權意識。
我們看到,面對食品企業的“星星多、月亮少”,漳州市政府從多方面給予了支持。時至今日,漳州市已經成為了擁有2500家食品企業的中國食品名城,其罐頭、水產品出口到120多個國家和地區。
2022年3月,《漳州市“十四五”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規劃》出爐,漳州預計在2025年把食品加工產業做到2300億元。在整個食品行業發生變革的過程中,這個福建南部的城市,也在自己的節奏中緩慢踏向變革,漳州食品企業轉型已在路上。
參考資料:
1.經濟參考報.食品名城漳州的疫中突圍:"世界廚房"擁抱國民餐桌
2.中國質量報.2021年福建漳州市食品安全白皮書出爐
3.福建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漳州出台措施支持食品加工產業發展
4.新華網.“買世界,賣全球” 國內外食品企業漳州“圈粉”
5.台海網.中國食品名城”漳州:食品“滿天星”探求良性發展
6.東南網.阿裏巴巴漳州產業帶:為區域產業集群做嫁衣
7.福建日報.漳州食品“觸網”而上
8.中國輕工業信息網.漳州食品的“煉金之路”
9.經濟參考報.食品名城漳州的疫中突圍:"世界廚房"擁抱國民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