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烫是个好赛道?小蛮椒Angela:快餐连锁的流量获取与变现法则
文:楊明飛
來源:浪潮新消費
疫情三年,餐飲是受創最嚴重的行業之一。但大環境洗牌所出讓的存量空間,也讓餐飲連鎖進入到新機遇的十年。
一方面,鄉村基、和府撈面、老娘舅、楊國福麻辣燙等實力老牌相繼披露IPO;另一方面,烘焙、面館、鹵味、烤串等細分賽道也融資頻頻。
根據沙利文預測,2025年中國餐飲市場將達到 6.1 萬億,中式快餐的市場規模將達到 1.27 萬億。中國將很快成為全球最大的餐飲市場。
然而根據2020年的數據,我國的餐飲連鎖化率只有17%,遠低於同期美國的61%和日本的53%,餐飲連鎖賽道的機會巨大。但隨著“線下互聯網時代”的開啟,越來越多新玩家的湧入,也讓餐飲行業的競爭變得愈發凶殘。
面對這一輪環境變化的挑戰和機遇,新一代“萬店”品牌會在哪些領域率先誕生?要素重構之後,如何回到第一原理去重新思考和設計“人貨場”的基本邏輯?
在近期浪潮新消費會員專題活動中,麻辣燙連鎖品牌小蠻椒的聯合創始人、副總裁Angela以麻辣燙賽道為例,深度分享了快餐連鎖的門店流量獲取與變現法則,以及小蠻椒在設計“場”和“貨”時的底層思考。
小蠻椒成立於2015年,前期以外賣為切口打開麻辣燙市場,後期逐漸發展為“堂食+外賣”雙渠道運營,目前已獲一線機構三輪融資。
我們品牌叫小蠻椒,是一家做麻辣燙、麻辣拌的快餐連鎖企業。我今天將從快餐連鎖的角度給大家分享一下,新消費時代的門店流量獲取與變現法則。
01
大流量產生大品牌,為什麽麻辣燙是個好賽道
先講一下我們為什麽選擇做麻辣燙。
做生意的,不管是哪個行業,流量都非常重要。只有流量足夠多,再加上有效的變現方法,才能讓生意賺錢、讓企業壯大。
要獲取流量,首先要知道流量在哪。有個詞叫“水大魚大”,只有足夠寬的賽道,才會有足夠多的流量,才有機會做大做強。所以要選擇一個大賽道、“大水”,然後成長為“大魚”。
全球市值前15名的餐飲企業主要就是快餐品牌,像麥當勞、星巴克、肯德基等等。
我們一年要吃一千多頓飯,絕大部分時間吃的都是快餐。市場巨大,所以小蠻椒選擇快餐這個賽道。
目前全球餐飲企業市值排行靠前的,大部分是美國品牌,因為美國之前幾十年都是全球最大的單一消費體,有巨大的市場所以能產生巨大的品牌。
現在中國的經濟體量已經非常大了,成為全球最大的單一消費體。所以未來10-30年,中國會產生非常多的巨無霸中式快餐品牌,我們也希望可以成為其中之一。
再看創立時間,美國這些巨無霸餐飲品牌,絕大部分都是在50、60年代成長起來的,因為那時候美國人均收入超過了一萬美元,大部分人口都進入中產階級這個消費能力爆棚的階段。
中國現在也開始進入這樣的階段。所以中國的快餐市場,一定是個非常寬廣的賽道。
那在快餐裏面,我們為什麽要選擇麻辣燙這個品類呢?
對於小蠻椒團隊來說,我們選擇了麻辣燙賽道這條相對容易走的路,而且在所有中式快餐品類裏除了米面,就是麻辣燙最大。
首先,麻辣燙幾乎沒有南北方差異。麻辣燙的發源地是四川樂山,一個四川品類由東北企業做到全中國,證明這個品類的全國普適性非常高,可以相對容易做到全國連鎖。
其次,麻辣燙是個千億級別的品類,這在整個餐飲行業其實也不多。比如中餐所有品類中最大、發展最早、連鎖程度最高的火鍋,也只有5000-6000億市場規模。
中國餐飲行業門店數破萬的目前只有四個品牌。麻辣燙在全國有將近20萬家店,我們只要市占做到5%,就能做到萬店了,所以是非常有機會的。
第三,麻辣燙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能上能下、能南能北、能內能外。
“能上能下”是說從一線到五線城市,麻辣燙都受歡迎。上海有世界上最多的咖啡店,在這樣的城市依然有5000-6000家麻辣燙,而且以客單價30元以下為主。再看五線城市,幾乎不存在沒有麻辣燙的縣城,甚至一些大型村莊也有,生命力極強。
“能南能北”,黑龍江也好、海南島也好,都有市場,麻辣燙是南北通吃,哪裏都能開。
“能內能外”,國內、國外都有市場。在中式快餐走向全國的時候,麻辣燙是排頭兵式的品類,以後也能代表中式快餐走向全世界。
第四,麻辣燙可以多時段經營。它有很強的宵夜屬性,尤其當我們將麻辣燙的產品結構變得更完整以後。
我們小蠻椒做的是全餐概念,除了麻辣燙,還有麻辣拌、幹拌冒菜、小碗冒菜等產品。這樣就增加了宵夜就餐的比例,門店營收更容易做上來。
第五,標準化程度高、易操作、無廚師、口味穩定。火鍋是去廚師化的,只需要運輸醬料,在當地采購食材,消費者自己涮就可以了。麻辣燙也是去廚師化的,只要會煮方便面就能做麻辣燙,整個操作流程標準化程度非常高。
選擇大於努力,選擇特別窄特別偏門的品類,就很難做到萬店連鎖,甚至千店都很難。只有選對了品類,選擇足夠寬的賽道,才有機會做到足夠大。
小蠻椒的使命是引領品類的發展,讓消費者吃到好吃安心的麻辣燙。雖然現在只有幾百家門店,但我們用了七年時間去迭代產品結構、門店模型,以及不斷優化團隊。
在此基礎上,我們希望未來幾年能快速發展,讓自己成為全球第一的麻辣燙品牌。不光是規模上第一,也包括評價、口碑上第一。
02
所有商業動作的第一原理
1、小蠻椒的核心商業邏輯
“收入-成本=利潤”是所有商業領域的人都要知道,而且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使用的公式。
我們所有的動作,不管是優化產品、門店模型,還是優化VI、SI,只有對收入增長、成本控制、利潤增長有幫助,這樣的動作才是有意義、有價值的,所以要時刻提醒自己。
餐飲很簡單,營業額等於來客數乘客單價(Sales=TC × AC)。所有開門迎客的生意都一樣,包括線上生意,只要獲取更多來客數,讓客單價更高,營業額就會更高。
但麻辣燙是快餐,快餐品類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度更高。哪怕是上海這樣的城市,普通上班族一般吃快餐也是在30塊錢以下。所以在設計產品結構的時候,我們會特別注意控制自己的客單價,盡量不超過30塊錢。
客單價不能突破,就只能去提高來客數。而來客數等於人流量乘捕獲率。
人流量是選址決定的,做堂食的話,所選鋪位門口每天過多少人流是固定不變的。所以小蠻椒特別重視選址,我們會測算每一家門店的人流量,整個商圈的人流量,商圈的總消費群體。
選址決定人流量,但也不能無限制選人流量最多的鋪子,人流量越高租金就越高,必須找到平衡點。這時候就只能想辦法提升捕獲率,如何提升呢?
品類不一樣,捕獲率也不一樣。作為快餐,麻辣燙這個品類天生有高捕獲率,幾乎沒有人不吃麻辣燙,很少有人吃不慣麻辣燙,而且有小料台可以自己調整口味。食材就更不用說了,麻辣燙是自選模式,不存在不愛吃的東西。
雖然麻辣燙具有高捕獲率的天然優勢,也不能因此躺平,其他動作也非常重要。我們依然要去優化門店模型,提升捕獲率,提升服務水平,QSC都要做好。
2、如何保證“高捕獲率”?
我下面具體講講,小蠻椒是如何通過設計保證比較高捕獲率,從而保證營業額的。
做連鎖的肯定都會有一種感受:加盟商好難管。只要涉及到人,事情就會變得復雜無比。所以我們在設計產品結構、門店模型等最終要由加盟商去落實的事物時,都遵循一個原則:按人、貨、場的順序來分析需求。
首先要思考消費者到底有什麽需求。比如通過分析,我們知道客單價不能太高、要便捷,消費者不可能為了吃一頓麻辣燙跑五公裏,肯定選擇就近就餐,這就決定了門店密度。
我們分析需求時,要站在人的角度去思考,滿足人的需求。所以要去思考麻辣燙的產品結構應該是什麽樣的,要用多少種SKU、多少種口味,或者要不要湯、要不要幹拌等等。
人的需求最終由貨滿足,而貨的生產由場完成,所以我們要去設計門店動線、布局等一系列問題。
這是研究需求。但是在做研發、確定整個人貨場的時候,要把順序反過,變成“場→貨→人”的邏輯。
場是一次性投入,門店裝修完起碼能用三五年,不會輕易重新裝修,所以這對於總部來說是最容易控制的,只需要監管一次。
所以要從場、貨、人的順序來研究整個品牌的模型。當我們把場定好了,貨定好了,那人自然而然就能做好事情。
任何能發展得特別快、特別大、特別持久的品牌對人的要求都比較低。中國現有的四家餐飲萬店品牌,產品操作都非常簡單,對從業者的要求都非常低。只有按照這種邏輯設計的模型才是真正能落地的模型。
後面以小蠻椒為例,給大家具體講一講場、貨、人的設計邏輯和基本概念。
03
五次迭代,小蠻椒如何設計“場”和“貨”
1、場:50平小店藏著哪些門道?
首先是品牌調性和品牌視覺,顏值高才能銷量好。我們在品牌和門店空間的設計上花了很多工夫,盡量讓自己好看一點。
麻辣燙是非常傳統的品類,已經幾十年了,是特別接地氣的品類。我們在性價比上可以接地氣,但顏值上一定要漂亮、時尚,要更符合年輕人的需求。
有句話叫品牌會老,但消費者永遠不會老。尤其是服務年輕消費者的品牌,麻辣燙接近70%的消費者都是35歲以下的年輕女性,所以我們的品牌設計要符合她們的審美。
除了美以外,還要有一些硬核的東西,才能讓捕獲率更高。因為消費者進入商業街或者商場後,選擇品牌的時間是很短的,尤其是快餐,選擇成本很低,不管吃什麽都只是20-30塊錢的事情,選擇的隨意性很大。
越是這樣,就越要讓自己在眾多品牌中一眼被識別。所以我們對門店外立面的設計要求非常高。越是接地氣、消費頻次高的品牌,越要對這些事情更重視。
首先,小蠻椒要求所有門店的門頭寬度不能低於四米。如果在一排門店中擁有最寬大的門面,我們就會最顯眼。
其次,要用大面積高曝光度的顏色,在第一時間抓住消費者的眼球。小蠻椒選擇了中國紅,不僅是因為中國人特別喜歡,而且紅色飽和度高,在眾多顏色裏最顯眼。我們盡可能用紅色填滿小蠻椒門店的整個外立面,就會更顯眼。
第三,選擇發光字時,我們會盡可能讓字體更飽滿,而且對每個字的亮度都有要求。這樣除了白天紅色顯眼,晚上發光字以及一圈發光燈帶,也能讓別人第一眼看到。
第四,小蠻椒有一個超級logo,非常簡潔。特別復雜的品牌形象很難被區分出來。我們叫小蠻椒,又是做麻辣燙的,所以辣椒跟我們有天然的關系,這個三角形首先就是辣椒的形狀。
同時它又是網上經常能看到的開始鍵圖案。我們的消費者越來越年輕,他們天生對互聯網上常見的幾何形狀有親切感,所以能很快識別小蠻椒。
最後是利益點。外立面的展示除了大面積紅色、發光字、燈帶,還會有一句話叫“3元飲料無限喝,2元米飯吃到飽”。小蠻椒的飲料只要三塊錢,而且無限續杯。這對在乎性價比的消費者,吸引非常大,會大大提升門店的進店率。
除了視覺效果,另一個非常重要的是小店模型。
麻辣燙品牌的菜品展示櫃一般是靠墻四層,這有兩個弊端,一是當門店操作人員去補菜或取菜時,行動路線比較長,降低了人員效率。二是門店操作人員和消費者走的是同一條動線,相互影響,客戶的體驗不太好。
小蠻椒用的是平面單層菜品展示櫃,雙向開口,一側沖著廚房,一側沖著消費者,取菜時互不影響,這樣就能大大提升門店人效。
小蠻椒50-60平米的門店,可以放40多個餐位。餐位越多,可消化、可變現的流量就越多,大大提升了流量轉化效率。
2、貨:什麽地方做減法,哪些地方做加法?
第二,回到產品,傳統麻辣燙店SKU一般是120-150種。
早上備菜的時候,120種產品要從冷藏櫃裏拿出來擺到貨架上。晚上要閉店的時候,沒有賣空的像肉類、丸子類還可以冷藏第二天使用,但很多保質期比較短的就只能丟棄掉。
所以小蠻椒把SKU減少到了60種,這樣不管是早上備菜,還是晚上收檔,工作量和損耗都大大減少,那品效就會大大增加。
當然了,麻辣燙很關鍵的優勢就是產品豐富度,精簡SKU會不會讓消費者覺得可選食材很少呢?實際上不會,因為一般人吃一次麻辣燙SKU只有10-12種,60種是完全可以滿足的。
另外,小蠻椒雖然精簡了SKU,但我們把產品結構做的更豐富了,不止有麻辣燙還有麻辣拌、幹拌冒菜、小碗冒菜等等,這樣其實反而讓消費者覺得選擇更多了。
當我們有了麻辣燙、麻辣拌這樣的主餐,再增加一些小吃類副餐,加上現打氣泡飲料,產品線就很豐富了。
中午時間不夠,只吃一碗麻辣燙快速解決飽腹問題。晚上時間寬裕,可以點個幹拌冒菜,搭配小吃,一邊喝著氣泡飲料一邊看手機,體驗就很好。靠這一系列動作,小蠻椒的貨不止解決了飽腹問題,還增加了幸福感。
另外,傳統麻辣燙一般是單人就餐,很少有多人一起吃一個東西的,我們增加幹拌冒菜以後,就增加了產品分享屬性和輕社交場景,隨之客群也會更完整。
最特殊的是,我們增加了米飯。傳統麻辣燙的女性消費者占比接近70%,很重要的原因是男生吃麻辣燙吃不飽、餓得快。
麻辣燙稱重計價,一般女生400-500克足夠了,就20多塊錢。但男生飯量基本是女生的1.5倍到2倍,需要600-800克,30多吃一碗麻辣燙就會覺得貴。因此我們增加了米飯。
但傳統湯湯水水的麻辣燙,味道偏輕,不太適合就米飯吃。我們用幹拌冒菜搭配米飯,就解決了男性消費者的需求,他依然可以用20-30
塊錢吃飽吃爽。
通過這些場和貨的設計,我們解決消費者需求的同時又控制了成本,提升了人效、評效。用最高效的方法獲得最高的營業額和利潤,才能幫助加盟商輕松經營。
這些設計很難,需要不停測試。小蠻椒經過五代迭代,才最終確立了現在的整個產品結構、門店動線、前置明廚等的設計。
在人貨場上,場和貨是由總部設計,然後由門店終端去執行。對執行人的要求越低,對設計人的要求就越高。
所以小蠻椒總部有很多行業內的精英,去不停地迭代各種模型,讓小蠻椒越來越好,讓產品結構、門店模型越來越符合市場需求,能永遠跟上時代腳步不被淘汰。
04
Q&A:麻辣燙如何突破規模天花板
問:相比麻辣燙頭部品牌,小蠻椒的產品特色和壁壘是什麽,核心要抓住哪部分人群?
Angela:我覺得頭部幾個品牌做得非常好,麻辣燙是四川人發明的,北方人吃川式口味會覺得太辣,所以他們往裏面加奶粉、麻醬中和,這做得非常好。
但現在人們從小吃更多調味品,口味越來越重,是需要口味重些的麻辣燙的。而且既然發源地是四川,麻辣口味天生就和麻辣燙非常搭,小蠻椒選擇川式麻辣口味,所以在口味上跟其他品牌有一些區別。
更關鍵是在產品上,我們是全餐模式,不只有麻辣燙、麻辣拌、幹拌冒菜等主菜,還搭配米飯、小吃、飲品。主餐、輔餐加主食、飲料,這四者結合才是一張更完整的菜單。而傳統麻辣燙品牌很少有全餐概念。
至於核心人群,我們一直在想辦法抓住更多人的需求。盡量滿足更多消費者的需求,才能讓自己密度更大,門店數更多。
問:現在很多腰部餐飲連鎖開始發力下沉渠道,從麻辣燙連鎖賽道看,你覺得四五線城市的消費市場是否成熟?
Angela:對於麻辣燙來說是非常成熟的,而且特別適合做下沉市場。當然下沉市場和上海這樣的市場,打法是完全不一樣的。首先門店結構和產品結構就應該有一些區別。
在上海這樣的城市,50-60平米40個餐位的門店結構坪效最高。因為人們吃一碗麻辣燙時間很短,只要門店幹凈、便捷,產品性價比可以,就會去消費。
但四五線下沉市場,反而要“小城大店”,越往下走門店面積要越大。下沉市場房租更便宜,消費節奏也更慢。所以餐位空間要相對寬松些,產品結構也要更復雜。
因為不像一二線城市,中午工作餐時間非常集中,有休閑餐都沒時間吃。下沉市場快餐消費不集中,人們更希望菜單結構休閑一些。
但這裏要避免一個坑,就是不要一個模型打全國。中國14億人口,城市分五級,下面還有縣,一張菜單、一個門店模型是打不穿的,要多研究不同級別的市場。
問:麻辣燙一般消費場景在線下,疫情下你們是如何線上線下互補和驅動的?
Angela:麻辣燙實際上是所有快餐品類裏線上比例最高的:
麻辣燙帶湯,水比熱容最大,容易保溫。外賣特別害怕失溫影響口感,麻辣燙因為帶湯溫度保持最好,所以外賣做得非常好。
而且小蠻椒2015年剛成立的時候,前幾年是沒有堂食的,主打線上渠道,所以小蠻椒對於外賣非常輕車熟路。因為線上很強,整個疫情期間營收受到的影響也比較小。
問:起步期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麽?
Angela:我相信凡是做連鎖餐飲的,起步期都會遇到千奇百怪的困難。
連鎖企業需要很多有能力、有經驗的人才,也需要專業的供應商,但在起步期恰恰都很難獲得。所以這兩件事需要整個創始團隊付出巨大的精力和耐心。
小蠻椒已經七年了,前面發展速度並不是特別快,因為我們需要時間把產品結構、門店模型跑成熟,讓團隊成熟和整個體系成熟,在此基礎上未來才能快速發展。
最好的生意是硬核網紅,既硬核又網紅,既有紮實的基本功,又能快速發展,當然這需要戰略力和耐心。
問:餐飲火鍋快餐品類能跑出一些百億、千億市值的公司,麻辣燙賽道要突破規模天花板主要靠什麽?
Angela:中國餐飲能做到5000家店的品牌很少,但麻辣燙已經有兩個了,我認為未來也會有第三家,甚至有突破萬店的。
因為這個賽道足夠大,品類足夠大,標準化程度足夠高,規模天花板非常高。所以一個品牌就可以從南到北、從東到西,甚至從國內到國外全部擊穿。主要靠什麽呢?
第一,總部團隊對市場的理解要與時俱進,能理解消費者此時此刻的需求,不能用過去的認知去做未來20年的麻辣燙。而且還要有巨大的學習能力。
第二,供應鏈是基礎,只有供應鏈穩定品牌才能穩定,這上面小蠻椒也在持續投入。
第三,對選址重視,理論要紮實。選址錯了是很受傷的,很多餐飲品牌往往不是被產品害死的,而是落位規劃、選址邏輯、選址模型沒有做到真正量化、標準化,於是走了很多彎路。
小蠻椒現在規模沒那麽大,但現在已經找到了規律,未來幾年也會去不斷優化這方面能力,不斷突破規模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