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都消费摆烂了,品牌还想搞消费升级

文: 趙小爅

來源: 爅爅有聞(ID:chattycats)

又一個朋友的公司破產了。

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我翻出了囤在家裏的那幾袋雞湯米線——當時在他們幾萬人觀看的直播間秒殺的戰利品。

可惜,米線已經和它自家公司的輝煌一樣,過期了。

兩年前,他們公司也是一個站在風口上的新消費品牌,憑借“一碗米線半只雞”的特色,稱霸多個電商平台的速食銷量榜,直播間ROI輕松做到3,還被抖音拿去當B端PR案例——

雖然投放1塊賺到3塊的邏輯,在最後被證實是虧本的,但這個表面成績已經足夠成為抖音招攬其他品牌來花錢時描繪的,別人家的品牌了。

那個時候,王子和公主也許都以為,自此就一直幸福地生活下去了。

兩年間,他們公司進入了一種無法跳出又振奮人心的玄幻——

融資—燒錢推廣—繼續融資—繼續燒錢推廣。

在一輪比一輪激烈的循環後,這個意氣風發的青年創始人,最終成了一個心灰意冷的破產老板。

與他一起意冷的,還有曾經營銷鋪天蓋地如今營收銳減70%的王飽飽,曾經熱銷10億如今被傳資金鏈斷裂的拉面說,曾經炙手可熱如今市值跌掉80%的泡泡瑪特,曾經大排長龍如今關店裁員的文和友、茶顏悅色,曾經風靡全網如今被全網嫌棄的完美日記、橘朵……

近兩年那些風風火火刷過屏的新消費品牌,走過相似的路,看過相似的風景,有過相似的高光時刻,如今要麽已經死了,要麽還在垂死掙紮。

在新消費這條賽道上,再精彩的故事,再漂亮的推廣數據,只要沒了融資這塊釜底的薪,都會變成一鍋死灰。

前幾天,某著名投資人還在微博上公開喊話,說“我就沒搞懂,為啥那麽多投資機構忽然對新消費領域完全失去信心,停止投資”。

嘖,為啥失去信心,你個投資人還不明白麽?

 01 

虛張聲勢背後

擊鼓傳花的遊戲

去年夏天,創投圈流傳著一個聽著像是段子的故事:

河北一家開了二十多年的驢肉火燒店被資本盯上了。四五家資本同時找到老板,搶著給錢,希望能幫他“做大做強”。

這讓老板心生恐懼,看不懂也搞不明白,這些蜂擁而上的資本到底想幹什麽?

人家當然是要帶你出任CEO走上人生巔峰,幫你這個小破店順應“新消費主義”潮流,把10元的驢肉火燒賣到30元,還要發揚光大賣到全國,沖出亞洲,走向世界啊。

一個普遍的共識是,2020年是新消費的崛起元年。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1981億元,同比下降3.9%。而全國居民在食品煙酒方面人均消費支出達6397元,同比增長5.1%。

畢竟疫情宅家的日子裏,普通人除了吃喝,也沒有其他花錢的欲望了。

這很好理解,於是那時候的資本除了新消費,也沒有其他好去的地方了。

從2020年到2021年,從奶茶、氣泡水、咖啡,到拉面、烘焙、植物基,甚至麻辣燙、炸串、調味品、內衣……你認識和不認識的消費公司都開始拿錢拿到手軟。

CBN Data的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就有333起新消費項目誕生,500億元的熱錢進入,金額超過了2020年全年。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1-12月,國內新消費行業共發起融資交易事件(不包括IPO、定向增發)826起,涉及交易總額高達831億元,遠超2020年的286起,交易金額也差不多到了同期的兩倍。

那時候,投資圈對新消費的論斷是:

“所有消費品都值得再做一遍”。

再做一遍可以有很多層不同的意思,但一定有一層大家共通的意思——

把本來賣5塊的東西賣到20塊。

那多花的15塊錢,一定有幾塊錢是去了“產品研發”的,但更多的錢,去了花裏胡哨的包裝上,花在了帶貨網紅的傭金裏,流向了了公司向下一輪投資方畫餅的增長數據裏。

這個錢,當然也沒白花。很多才成立幾個月的新消費品牌,還沒實現盈利,估值就已經哄抬到幾個億。

投資方為了搶項目擠破頭,不惜打碎穩定了幾十年的估值體系,從PS1~3倍,瘋狂加火炒到7~10倍。

換個品牌,換個包裝,消費就升級成了“新消費”。新瓶裝舊酒的故事開始不間斷上演,新消費品牌也開始紮堆誕生。

 02 

星巴克輸在了

想象力的起跑線上

只是幾個月的時間,一家網紅新消費品牌線下門店的估值,可以從“一家門店2000萬”通貨膨脹到“一家門店一個億”。

這是一個你作為路人,看著客單價和人流量做一道小學乘法題,怎麽也算不出來的數字。

“一家店一個億”是啥概念呢?

成立五十多年的星巴克,目前在全球有3.5萬家門店,總市值973億美元,單店估值278萬美元。

雖然咱不知道人家店裏賣的產品是不是“天花板級別”,但這人家這資本素養妥妥是“天花板級別”了。

什麽樣的產品,能撐得起這樣的門店和品牌估值?

“X屆愛馬仕”“XX天花板”“XX國貨之光”“新晉XX”的形容詞,早就在不同品類、不同品牌、不同產品之間輪番流行,你方唱罷我登場,大家輪流坐C位。

千篇一律的形容詞,千篇一律的擴張模式,千篇一律的“用心做營銷,用腳做產品”之後,是千篇一律的倒下。

2021年8月,從中概股集體暴跌、新消費公司接連上市即破發開始,新消費逐漸熄火了。

CVSource投中數據顯示,2021年1-6月,整個消費賽道的融資數量為595起,交易金額為1269.05億元。而2021年6-12月,消費賽道的融資數量為483起,交易金額降至766.70億元,將近減半。

上半年所有被追捧的模型,下半年都不成立了。上半年所有被吹捧的故事,下半年都沒人信了。

2021年末,投資圈態度發生180度大轉變,揚言“三年內99%的新消費都會死,明年就會死一半”。

做新消費的公司,從香餑餑變成了唯恐避之不及的洪水猛獸。

做新消費的投資方,從金字塔尖一躍跳進鄙視鏈最底層。

就連被新消費瞄準的消費者,都養成了“慧眼識廣,光看不買”的自律意識。

IT桔子數據顯示,2022年一季度,餐飲行業的融資總金額不足去年全年的10%;食品飲料賽道的融資項目數量和融資金額,均不足去年全年的10%。

到了2022年7月,有投資人說,上半年消費投資大概同比下降了70%。有投資人說,現在誰還看消費,誰就在鄙視鏈最底層。有投資人說,我是投消費的,最近半年沒開張了。

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樓塌了。

在To C推廣上,新消費品特別喜歡用的一個形容詞是“XX入股不虧”。

我不知道你買過這些產品之後覺得虧不虧,但最後一波接盤的投資方肯定是虧哭了的。

 03 

年輕人都消費擺爛了

品牌還想搞消費升級?

消費升級,是商業原本是為年輕人定制的時代巨浪。而年輕人們,也曾經在這裏浪過。

如果你是個年輕人(自詡也算),最近幾年,你一定有過這樣的生活經驗:

出門逛街,先買一杯奶茶,邊喝邊溜達,看見賣網紅麻薯、點心、脆皮五花肉的,也排個小隊買份嘗嘗。

在家沖浪,刷到幾篇網紅美妝品牌的圖文視頻種了草,看著“一杯奶茶錢”的價格,下單兩個試試。

半夜餓醒,刷刷短視頻被濃油赤醬的食物特寫勾起饞蟲,看見正好有“限時折扣”,毫不猶豫買了一打。

當你嘗試了一圈網紅新消費之後,突然發現,其實網紅奶茶小吃都是一個配方,網紅美妝雖然便宜但真的很難用,網紅零食包裝花哨可性價比太低……

於是,你對“網紅XX”開始祛魅了,甚至還有了點排斥。

當你戒斷網紅消費一段時間之後,突然發現,其實花20+買包速食拉面不如下樓吃碗現做的,買20個平替不如1個大牌好用,同樣的東西包裝花哨一點就貴幾倍,那些非必要消費都沒必要發生,花錢沒有攢錢來得踏實,荷包變鼓比變癟難太多了,……

後來,當“只要一杯奶茶錢”“第二件5元”的推銷聲音再次響起,得到的回應變成了:

“不好意思,我現在連5塊的東西都不買了,只想買5毛的。”

比如low穿地心且廉價的,零食邊角料。

從吐司的面包邊、蛋糕的邊角料,到豬肉脯的碎片、烤香腸的屁股,淩亂地堆在透明塑料袋裏,毫無美感,賣正價商品的1折。

你看人家這個擺爛的包裝,對比資本推崇的精致國潮風新消費,不能說一模一樣,只能說毫不相幹。

可就是這樣真實得邋遢的商品,真實地賣爆了。

根據《2022Q1魔鏡消費新潛力白皮書》,零食邊角料是2022年增長幅度最高的潛力市場,單是2022年第一季度,淘寶上的邊角料零食銷售額超過2000萬元。至於零食邊角料的售賣主陣地拼多多,銷量超10萬的邊角料食品更是比比皆是。

不僅如此,廣大認清消費主義陷阱並勒緊褲腰帶的年輕人,不光把零食邊角料買成了一個市場,還把差幾天就過期的食品也買成了一個市場。

《2020年中國臨期食品行業市場分析及消費者研究報告》顯示,目前中國臨期食品消費者年齡為26-35歲的占比47.8%,超七成為青年群體,超六成為中等收入群體。

這都不是消費降級,這屬於真實的消費擺爛了。

擺爛的原因很簡單,這屆被新消費最寄予厚望的年輕人,不僅存不下錢,連工作都找不到了。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2年6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5%,其中16~24歲人口調查失業率為19.3%。

這是自2018年1月該指標公布以來的最高紀錄,遠遠超過了國際上7%的失業預警紅線。更不要說7月後全國有 1076 萬大學生畢業,與19.3%青年失業叠加,青年就業形勢更加嚴峻。

這樣處境下的年輕人,真的沒錢為溢價高昂的新消費買單了。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2年1—5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1689億元,同比下降1.5%。單獨看5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547億元,同比下跌6.7%。剔除三年通脹因素,當前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2019年還差。

於是,那些曾經踩在年輕人心巴上火起來的新消費,也被經歷過社會毒打的年輕人拋棄了。

畢竟荷包厚度決定消費觀高度。

我自己的生活外包裝都被撕去了,我還怎麽為別人的外包裝買單呢。

 04 

鐵打的供應鏈

流水的網紅品牌

這一場大潮過去,年輕人覺醒了,品牌倒下了,資本受傷了,如此興師動眾的投入,完全沒有人獲益嘛?

2007年,一家賣果汁的公司成立了,那時還沒有新茶飲的影子。

2015年,這家公司在新三板掛牌,融資近3億元,當時的大客戶還是匯源果汁、農夫山泉、可口可樂。

那時,奈雪的茶成立了,且訂單量迅速暴漲,一躍成為這家公司的第一大客戶。

到了2022年,這家叫田野股份的公司,依然鮮為人知,卻年年盈利,還帶著亮眼的業績去上市了。

而奈雪的茶,廣為人知,卻虧損了四年,作為“新式茶飲第一股”,在一年時間裏市值蒸發了200億。

當新消費品牌們集體困於虧損時,供應商們集體賺錢到手軟。

當喜茶裁員,奈雪虧錢,樂樂茶關店,賣奶茶的全體卷到飛起時,給這些奶茶店“賣水”的供應商,齊刷刷帶著傲人的成績單,氣定神閑地準備上市了。

賣紙杯的恒鑫生活,賣紙袋的南王科技,賣奶精的佳禾食品,賣果汁的田野股份、賣代糖的三元生物,賣調味料的寶立食品……

在這些公司的招股書裏,可口可樂、娃哈哈、元氣森林、喜茶、奈雪的茶、樂樂茶、瑞幸、星巴克、蜜雪冰城等大客戶排排坐著,用一年上千萬的訂單,默默為供應商的精彩業績背書。

誰承想,這些動輒數十億的年營收的茶飲品牌,最後還沒幾家賣紙袋紙杯的利潤高呢。

雖然近五年奶茶行業熱火朝天,但開奶茶店仍然是一樁“十店九虧”的生意。艾媒咨詢數據顯示,全國可持續經營超過一年的奶茶店僅為18.8%。

而這些站在奶茶店背後的供應商們,最早的成立於1997年,最晚的成立於2007年,在一波又一波的品牌大戰中屹立不倒,最終悶頭賺到了錢。

流水的網紅品牌,鐵打的供應商。

同樣的道理,在奶茶、食品、美妝等新消費品類上全部得到了印證。

不是所有的奶茶都能活過一年,但賣奶茶杯子的總能多活幾年。

不是所有的網紅零食都有回頭客,但賣零食調味料的永遠有回頭客。

不是所有的新潮化妝品都有技術壁壘,但所有的化妝品牌都離不開賣玻尿酸的工廠。

這就像,雖然你不喝喜茶和奈雪了,但是你還要喝coco、喝蜜雪冰城,人家coco和蜜雪冰城也是要買杯子的。

從消費升級到消費降級,從消費降級到消費擺爛,花裏胡哨的消費品牌一茬又一茬死去,只有背後樸實的消費供應鏈穿越風口活了下去。就像新茶飲一片熱火燒過之後,只有那些賣“杯具”的長久地火了下去。

時代的一盆冷水澆下,澆滅了新消費燒錢營銷的野火,澆滅了資本投機的狂熱,也滋養了真消費的土壤。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21年中國GDP同比增長8.1%,其中消費支出貢獻了5.3%的增長值,貢獻率達到 65.4%。

新瓶裝舊酒的套路不靈了,泡沫出清之後,只有認真賣酒的才能永遠招徠喝酒的人。

阅读剩余
THE END